張靜雯的作品以和紙、墨、水干、岩繪具等媒材,描繪無幾質的風景,表達現代人的孤獨,疏離,記憶與疫情期間的不安等日常生活寫照。現在,作品主要以窗戶與室內房間為創作主題。
以窗戶作為創作主題的契機來自於日本哲學家三木清在《人生論筆記》一書中對於孤獨的詮釋,文中提到「孤獨不是在山上,而是在街上,不在一個人裡面,而在許多人中間」。「窗戶」代表著招喚人們的出口與入口,訴說著一個一個的故事。記憶、孤獨、不安等情感也凝縮在每一個窗戶之中。以及每天日常所見的場景,例如:教室與房間的角落等場所,雖然沒有人,但是看不見的記憶與感情存在於空間中。因此,利用閉鎖的空間構圖,試圖描繪出具有故事性的場所。
張靜雯的創作源於在日本的旅居生活,其中關於孤獨與記憶的深刻體驗,透過和紙、墨、岩繪具等材料,描繪現代城市中的疏離感。
這片土地,以其獨特的冷冽秩序感與平面生活,成為創作的核心靈感。在街道、建築與自然景觀中,總能感受到一種精確的排列與空間感。這種環境,既提供了一個內省的空間,也讓人們在集體生活中體驗到一種無形的孤獨疏離感。
在其他畫作中,景象多呈現出冷靜、平面的構圖。無論是晴空下的街道,還是沉靜的住宅區,都瀰漫著一股幽微的空氣感。這種冷冽的氛圍,如同記憶中深刻的印記,成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。透過不同的色調、光影與空氣感,她捕捉了生活中的寂靜與內斂,試圖將那段被孤獨與記憶並行的生活,具象化地呈現在觀者面前。這不僅是對生活的再現,更是對自身內在情感與記憶裂縫的沉澱與梳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