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65年出生於台灣台南,1993年抵法國深造至今旅居巴黎30年,並在1996年取得尼斯國立藝術學院國家藝術造型文憑,在她繪畫中人物背後的故事,或者是花的心思,都能有無限的遐想。在不同系列的花卉、肖像之間,看似有點概念上距離的視覺,其實是整體的一部份,如拼圖般將人性的所有性、愛、情、慾蘊藏於其中。
在林麗玲的創作中,花朵從不僅僅是自然的象徵,更是人性、慾望與精神狀態的隱喻場域。〈麗春花〉作為一幅三聯畫作,展現她持續對「花卉作為感性通道」的探究。盛開的白牡丹與赤紅花卉錯落其間,如浮游於金黃背景與深藍留白的交錯之中,不僅構築出層次豐富的視覺空間,也營造出一種幽微而含蓄的情感張力。
在〈麗春花〉中,林麗玲再次將裝飾性語彙轉化為心理空間的入口。花與葉以近乎執拗的精細繪製,象徵著對身體與感知的凝視;而蝶影與暗色池水的置入,則是誘惑與沈靜交疊的象徵,彷彿引領觀者步入一座無聲的欲望花園。
這件作品延續林麗玲過往作品中「以植物為軀,以視覺為觸」的特質,讓觀者遊走於形式的優雅與感官的曖昧之間。如同評論人柯孟德所言:「她的作品,是鍥而不捨地探索那些昇華的親密時刻」,而〈麗春花〉,正是一場安靜卻撼人的視覺愛撫。
文/ 法國在台協會公孫孟 主任
Monsieur Jean-François CASABONNE-MASONNAVE
林麗玲的畫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是柔和,色彩細膩,筆觸敏銳。接著就讓人產生一種錯亂,我指的不只是某些不受拘束的成人遊戲的描繪,此外還有:我們身處於世界的哪個角落?東方還是西方?德國的盧卡斯·克拉納赫 (Lucas Cranach) 竟然出現在這麼多的…亞洲肖像中!奇怪的是,這種雙重歸屬感我在某些點上更有感覺:一些花束、這個藍色粉彩上面的水晶花瓶、這些玫瑰下沉彎曲的細緻曲線和粉嫩的顏色,這些都是在特里亞儂宮的侯爵夫人剌繡絲綢禮服上會出現的圖案;更令人驚訝的是,這幅巨大的三連屏,這些栽種在黃色土地上的花朵,把我直接帶到了十五世紀,女士和獨角獸掛毯上織出的花朵盛開的草地,這其中的奧秘永遠不得而知。 如此不同的文化之間竟有意想不到的連結,正是這個神秘的共同點一開始就吸引了我進入麗玲的藝術世界。